美债危机的“救星”:稳定币的崛起与隐忧专业股票配资炒股
美国国债,曾经是全球金融市场的“香饽饽”,备受追捧。然而,近年来,其信誉却急转直下,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。传统买家纷纷“逃离”,而一个神秘的“接盘侠”却横空出世,短短时间内疯狂吸纳1.5万亿美元美债,超过日本和中国持有总量之和。这个“救星”究竟是谁?它又将如何影响全球金融格局?
传统买家的“撤退”
展开剩余84%昔日,美国国债凭借着美元的国际地位和美国经济的强大支撑,被视为稳健的投资选择。中国和日本等国家曾是美债的忠实持有者,持有规模巨大,如同巨额存款一般安全可靠。
然而,特朗普执政时期便预示着未来的危机:市场曾预测,若其无法在六个月内筹集数万亿美元,美债将因到期潮而崩盘。尽管预言未立即实现,但美国财政赤字却持续攀升,如同一个挥霍无度的“月光族”,疯狂举债以填补财政窟窿。2023至2024年,美国国债总额飙升至36万亿美元,规模之巨,令人瞠目结舌,全球金融市场对此忧心忡忡。
面对巨额债务和美国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(美联储反复加息降息,美元汇率波动剧烈),中国等传统买家开始“脱粉”。中国自2022年4月以来,美债持仓从未超过1万亿美元,目前已缩水至7654亿美元,创下2009年以来的最低纪录,从全球第二大债主降至第三。这不仅体现了中国投资策略的多元化,也反映了对美国经济风险的担忧。日本,作为全球第一大美债持有国,虽然仍持有巨额美债,但也持续减持,其抛售行为不仅与美国经济的不确定性有关,也与美中贸易战背景下,美债作为一种“可威胁”工具的潜在风险息息相关。 美国政府自身的不靠谱也加剧了这一趋势,持有黄金等其他资产似乎比持有风险日渐增高的美债更为稳妥。
稳定币:神秘的“接盘侠”
就在传统买家纷纷撤离之际,一个意想不到的“接盘侠”——稳定币公司——却强势崛起。从2023年底开始,这些公司开始大规模购买美债,其购买行为之迅速、规模之巨大令人震惊。
稳定币,简单来说,是一种与法定货币(如美元)或其他资产挂钩的加密货币,旨在减少价格波动。泰达币(USDT)的运营商——泰达公司,便成为了这股浪潮的先锋。2024年中,其持有美债规模超过900亿美元,甚至超过了部分国家政府的国库储备。Circle、PayPal等其他稳定币发行公司也纷纷效仿,将用户存入的美元用于购买短期美债。
稳定币发行方为何如此青睐美债?因为美债利息较高、变现速度快,而且可以作为稳定币的“压舱石”,降低风险,可谓“稳赚不赔”。实际上,稳定币更像是美元的“数字影子部队”,以USDT为例,其宣称每一枚USDT都与1美元等值,并以真实资产(包括美债)作为支撑。用户用本国货币购买稳定币,稳定币发行方则将获得的美元用于购买美债,再用收益来保证稳定币的稳定性,形成一个良性循环。
截至2024年底,稳定币市场总市值飙升至1.8万亿美元,USDT流通量超过1100亿美元。这彻底改变了美债购买格局,稳定币成为美债市场的新“主宰”,美国财政部对此自然欣喜不已,甚至预测到2030年,稳定币可能承包2万亿美元的美债需求。
美国政府的“算盘”与立法支持
美国政府也积极推动稳定币发展。5月19日,美国参议院通过了一项为稳定币量身定制的监管框架,旨在规范其发展,但最终还需要正式表决才能成为法律。 新出台的《GENIUS法案》规定,稳定币必须以美元现金、活期存款或93天内到期的美国短期国债作抵押,并实行1:1准备金制度。
此举目的昭然若揭:降低美债融资成本,延续美元霸权,并找到新的美债买家。共和党议员甚至预测,到2030年,稳定币发行商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美债持有者;渣打银行的预测更为激进,认为到2028年,稳定币将带来1.6万亿美元的国债购买力,足以覆盖特朗普连任后新增的短期国债。
收益与风险并存的“双刃剑”
稳定币的崛起无疑为美国提供了短期资金缓解,但同时也埋下了巨大的风险。稳定币的稳定性依赖于美债的信用,一旦美债违约或美国信用受损,稳定币将瞬间崩盘,成为“空中楼阁”。美国政府此举,实际上是将美债风险转嫁给了全球投资者,这是一种充满风险的“饮鸩止渴”之举。 稳定币的兴起为美债危机提供了暂时的喘息空间,但长远来看,这更像是一场充满风险的赌博,其结果将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。
"
发布于:内蒙古自治区方正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